此內容摘自第一健康網
遭毒蛇狠吻後傷口切勿冰敷 以免造成反彈性血管擴張台灣地處亞熱帶,氣候溫暖潮濕、野生動植物生長茂盛,地形又有高山、丘陵及溪流,很適合蛇類繁殖。最常見的毒蛇有雨傘節、百步蛇、龜殼花、赤尾蛇及鎖鏈蛇等五種,那天不幸被毒蛇狠狠吻了一口時該怎麼辦呢?...
日前在梨山地區一位民眾被一尾雨傘節咬到,所幸及時急救,才挽回一條小命。台灣醫學院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蔡卓城指出,一般民眾對毒蛇的認識不深,再著可能由於夜間視線不清,或倉惶錯愕時慘遭蛇吻,如果不能有效的做緊急現場處理,往往會增加急救的困難,甚至小命不保。
蔡卓城表示一般來說,如果不是有明顯的呼吸困難或出血傾向,抗毒蛇血清不必急著在現場給予。因此,遇上毒蛇咬傷時,可先進行下列的現場處理:
1.
當患者有休克、肢體痲痺、視力模糊、抽慉或意識喪失的情況發生,必須立即依照ABC的原則,也就是維持患者的氣管暢通、呼吸、循環等基本生命現象,接著保持溫暖,讓患者躺下,給予流通的空氣。
2.
保持冷靜,安慰病人驚慌的情緒,若病人心跳加快、血液循環變快,會加速毒液的吸收。
3.
保持被咬傷的肢體低於心臟,除去可能影響循環的戒子、鏈子、手鐲...等。
4.
可使用彈性崩帶、褲襪或具有彈性的衣褲包紮傷口(靠近心瑞處包紮),以阻斷淋巴循環但不能太緊。另外,亦可使用樹枝或固定板固定之,以減緩蛇毒的吸收,若無崩帶,可以拿具彈性的褲襪紮在傷口的近心端處替代。萬一傷口發生在無法綁紮的地方時,就必須按照上述2的指示,讓病人安靜躺下,並儘速送醫,送醫途中則以上述1為處理要則。
5.
傷口切勿冰敷,以免造成涷傷,以及反彈性血管擴張現象。
6.
由於毒蛇無法快速移動,通常在現場約5公尺半徑內可以發現毒蛇,在不傷害到自己及不移動患肢的前題下,設法觀察並記住毒蛇的特徵與花色,以幫助醫師進行抗坊血清的選擇。
7.
最有效的方式是儘速將病送醫進行抗毒血清的過敏試驗,以注射抗蛇毒血清,抗蛇毒血清在被咬傷後4小時內注射效果最好。